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

文章来源:科学技术处 发布时间:2023年03月01日

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于2022年4月由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批准建立,成为首批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(以下简称非遗研究基地)。

目前,非遗研究基地拥有校内研究人员12人,其中教授1人、副教授7人、讲师4人;校外客座研究人员9人,其中外聘专家2人,工艺大师2人,非遗传承人5人。非遗研究基地的主要职责是:以传统美术和传统技艺类非遗项目为切入点,开展非遗理论和实践的系统研究,打造非遗相关领域的高端智库。以承接“自治区非遗传承人研修研习培训计划”和“中国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”项目的实施为主线,构建适应非遗传承规律的多层次、多类别的教育服务体系。建设非遗工坊,从挖掘非遗传统工艺的文化内涵入手,将非遗元素与现代设计相结合,促进非遗产品研发,搭建非遗传承发展和创新以及体验和展示的实践平台。

非遗研究基地以强化非遗系统性保护,提高非遗工作的科学化、规范化水平,助力提升自治区非遗研究水平、构建自治区非遗研究体系为宗旨,通过有效整合呼伦贝尔学院各相关学科的科研力量,在多学科合作基础上打造非遗研究团队和实践基地。非遗研究基地成立以来,发表学术论文18篇,出版著作2部,完成课题21项。承接完成2022和2023年度“自治区非遗传承人研修研习培训计划”项目。2023年组织申报并获批“中国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”参与院校。

非遗研究基地将围绕“十四五”非遗保护重点工作,配合乡村振兴战略、传统工艺振兴计划、文旅融合发展等国家重大决策部署,融入地方经济建设和文化发展,搭建与文化和旅游行政主管部门、非遗项目保护单位、非遗传承人以及相关研究机构、院校、行业、企业之间的交流对接和联动合作机制,结合既有基础和自身特色,全面强化非遗研究基地建设、提升非遗研究基地水平,打造结构科学、布局合理的综合性科研平台。为推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,打造北疆文化品牌,促进自治区非遗系统性保护和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。

版权所有 呼伦贝尔学院